兰州9月15日电 (郭红)一所“挂在”半山腰上的小学,一百多名学生和10名教师,外出靠步行,吃水靠集雨窖,这便是“90后”特岗教师于瑞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永靖县地处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中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而于瑞任教的旭坪小学便在永靖县西部山区少数民族集聚地——旭坪村,这里更是一个干旱的贫困山区。
图为课间十分钟,于瑞和学生们一起打乒乓球。 郭红 摄于瑞的老家在平凉市灵台县,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师范学院。2013年大学毕业后,他通过特岗教师招考,成了旭坪小学的一名教师。谈起选择到临夏任教的初衷,于瑞说,读大学的时候,他了解到临夏贫困山区很艰苦,教师紧缺,虽然离家远,“但我觉得男儿应该志在四方,在哪里都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尤其是需要我的地方,我更应该义不容辞。”
图为于瑞和学生们一起办黑板报。 郭红 摄于瑞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美术,在旭坪小学,他成了全校学生的美术老师。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他用自己所学教学生们发现美,创造美。平时,于瑞就地取材,教学生们用小米、蚕豆等粮食做粘贴画,用树枝、树叶做创意贴画,还教孩子们创意折纸,给饮料瓶涂色,做沙瓶画。这些活动不仅解决了学校美术课空缺的问题,也激励孩子们学会发现和创新,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一系列实践,感受艺术乐趣。
在旭坪小学任教的4名特岗教师,不仅担任学校主要课程的教学,他们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觉担当起了学校音体美课程的担子。除了教学之外,他们还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帮助。这里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有些学生连县城都没去过,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特岗教师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知识,还带了“新鲜的血液”。
一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返校时先从县城坐班车两小时,再步行半个多小时的“囧途”,吃水靠水窖,“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忍受的,最受不了的是寂寞与孤单”,谈起刚来旭坪小学的感受,于瑞直言不习惯。
当最初的激情渐渐退却,面对山里的艰苦与寂寞,于瑞坦言不是没想过离开,但生活中的事一点一滴牵绊住了于瑞的脚步。有次他的手受伤,学生们争着帮他打水、将自己的营养餐省下来偷偷放到他的宿舍,“孩子们这份质朴的深情,让我迈不开离去的步伐。所以我要留下来,为山里的孩子多做一点事情。”
“虽然生活在农村,但于老师教我们用彩笔描绘出蓝天、白云,用豆子、纽扣拼出美丽的画。他还经常启发我们,一定要大胆想象,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五年级学生马永华说起于老师,满是尊敬。
这些年轻老师给校园带来了十足的活力,建校几十年来,旭坪小学第一次有了美术教室和音乐课堂,他们的到来,也让校园第一次有了运动会。“这几个老师打算尽早开设计算机课,让山里娃更好的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也会激发他们通过努力学习走出大山的信心。”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校长马庆龙满怀欣慰。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等地区。为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和边远地区投身教育事业,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和中央编办启动“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任教。据了解,该计划启动10年来,已有60万名特岗教师分赴中国西部地区1000多个县,为3万所农村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和青春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