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土地治理“隐形发力”让乡村变样
2016-10-29 13:47 | 来源: | 作者:

  中新社成都10月28日电 题:川西土地治理“隐形发力”让乡村变样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10月霜降,北方天气渐冷,四川成都周边大大小小的乡村却依然满眼绿意。灰瓦白墙灰砖,几十户人家的特色民居聚成一团,零星散布在大块的农田之中,每户的房前屋后有个微型果园(菜园)。没有了昔日农村的脏乱落后,也避免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吞噬,是什么让川西乡村变了样?

  “一切变化的基础来源于土地综合整治”,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胡斌告诉记者。成都从原来单一追求耕地数量和质量,纵深发展为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注重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依托土地综合整治,经过3年多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成都摸索出了一条适宜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道路。这条路子被总结为“小规模聚居、组团式布局、微田园风光和生态化建设”(简称“小组微生”)。现在,成都依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的1600多个幸福美丽新村中,设有123个“小组微生”项目。

  土地综合整治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通常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等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邛崃市冉义镇,大片农田相连,一眼望不到边。3年前,冉义镇整镇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将大量建设用地复垦,兴修水利和排灌设施,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约3.9万亩。土地整理和复垦的消息,吸引来了一大批种粮大户,其中就包括以前在建筑公司当项目经理的黄光伦。

  黄光伦是邛崃本地人。“土地整理出来之后,大块农地可以适应机械化耕作,我看到了自己做出一番事业的机会”,黄光伦对中新社记者说,他放弃了之前的工作,回到家乡。村民流转给合作社的承包地,他一口气就接下了2000多亩。“我现在就扎根在家乡,搞现代农业”,黄光伦“种地”基本不用雇人,完全使用机械化耕作,播种、撒药、收割,一个电话就搞定。

  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是距离成都市区最近的乡村之一。未逢年节假日,这里已是游客如织。在当地村民所开办的农家乐里,随处可见“摆龙门阵”和打牌休闲的游客。

  不一样的乡村风貌是吸引游客大量前来的主要原因:小规模聚居让紧凑型、低楼层、川西式的特色民居错落分布在林木之间。据当地村民介绍,今年“十一”假期,来这里旅游的游客爆棚,村里光停车费就收了7万元人民币。

  土地综合整治也是青杠树新村诞生的基础。通过将村里的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复垦、重建,这个村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农户以确权后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组建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采用产权融资、引进社会资金和公共财政补助的方式筹集资金1.6亿元,建成入住9个组团共9.7万平方米的特色新村。“现在资本愿意进来了,村子变样了,农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三道堰镇党委书记张怀东感叹。

  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乡村旅游,土地综合整治都在其中扮演了基础性的角色。国土资源部土地综合整治中心主任范树印指出,土地综合整治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发力,通过它能够产生一系列综合性的效应,如:优化国土空间、调整土地结构、消除障碍因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

  除成都外,上海建设郊野公园,实现建设用地减量化发展;宁夏中北部的生态退耕;安徽淮北市的塌陷土地复垦等大量工程都体现出土地综合整治的综合效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