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大院里的黄埔会客厅:喝黄埔咖啡 聊黄埔情缘
2023-04-17 13:51 | 来源:未知 | 作者:bj责任编辑
三月中旬的一个午后,在北京石油共生大院里的黄埔会客厅,多位黄埔后人围坐而谈,手捧“黄埔咖啡”,杯中泡沫拉花上制作出“亲爱精诚”的黄埔校训。
没有拘束的形式座谈,只有温馨的聊天空间。由北京黄埔同学会创建的“黄埔会客厅”,坐落在海淀区网红打卡社区石油共生大院。虽然挂牌不到一年,但持续不断的黄埔会员走访日、服务日等活动,让这里成为在京黄埔同学及亲属的情缘 “中转站”。
“听着前辈讲述黄埔历史,不禁怀念起外公”
罗文雯是诗人臧克家最小的外孙女,也是会客厅里年龄最小的黄埔后代,“听着各位前辈讲述黄埔历史,不禁怀念起外公”。
1926年11月,臧克家报考了武汉分校,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学员,与赵一曼等抗日英烈是同学……百年前的往事,在“90后”罗文雯的讲述中展开。
今年88岁的祁芸芸坐在罗文雯旁边。这天,她带来了一件“宝贝”家书。信纸抬头印着“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团第二营迫击炮用笺”,信件中苍劲有力的字体,似乎要随时穿透褶皱的信纸。
刘岩拿出这封信时,祁芸芸反复叮嘱,“别弄丢了”,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这是姥爷在牺牲前一年写下的,是现留的唯一一封家书,我妈没事儿就拿出来翻翻。”刘岩说。
所谓“见字如面”,父亲祁尧天牺牲于淞沪会战时,祁芸芸年仅2岁,这三页泛黄的信纸与一张黄埔军照,构成了父亲在她心中的全部印象。
1935年9月,祁芸芸出生于南京,后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学系。1990年,她参与组建国内最早的老年医学科之一——北大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并供职至今。
“我现在还带研究生,每天和医院也保持工作联系,大家要是有心血管方面问题可以来找我。”祁芸芸反复说起这句话,仿佛身边人都是自己的亲友。
“‘黄埔’两个字对我来说,就是父亲”
“在南京第二档案馆有记录他们的战斗过程,当时‘八字桥’战场毙敌792名,十分惨烈。”刘岩在母亲祁芸芸的示意下,谈起有关姥爷祁尧天的记忆。
1933年,祁尧天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军官培训班,后留任南京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1团第2营,1937年,祁尧天于淞沪会战的上海战场牺牲,时年28岁。
手持军用手枪,穿着挺拔军装,目光炯炯看向远……虽与父亲从未谋面,但这张母亲随身携带着的黄埔军照,让高大英勇的军人形象始终烙印在祁芸芸的脑海里。
“‘黄埔’两个字,对我来说,就是父亲。”无论是听到还是谈起“黄埔”,在祁芸芸眼睛里,总会闪烁着孩童般清澈的目光,就像父亲站在面前。
小时候,看到随军的军医为战士们治病,祁芸芸就会想是不是当了医生就能见到父亲了。于是,做一名医生成为了她的理想,“当年的黄埔同学为了反对国家分裂、抵御外侮而携手战斗,爱国情怀感人至深。他们除了矢志追求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还有正直、无私、奉献,我想,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他的精神始终鼓舞和激励着我”。
祁芸芸的故事感染着坐在一旁的罗文雯,“我是家里第三代中最小的孩子,与外公臧克家只相处了短短十三载。从有记忆时起,我就一直把外公当作我‘最老’的知心朋友”。
“痛苦在胸中打了一个转,叫信心一点全化成了快乐。”如臧克家写在诗里的句子一样,在罗文雯的心中,外公的前半生都在熊熊战火里寻找信仰,以笔为武器,为人民书写文章。
“没有记忆,就没有传承”
在黄埔会客厅里,一段段不常被提起的记忆,持续引发着大家的共鸣,先辈的爱国精神也在相互交谈中,被慢慢唤醒。
“要是能再早点认识你们就好了,我父亲生前很乐意去讲他以前抗战的故事。”蒋光璞的父亲蒋润苑是一名抗日老兵,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任命为53军军部作战参谋,曾先后随军参与武汉会战、滇缅会战等。
2021年12月4日,蒋润苑与世长辞,享年105岁。“要相互之间聊,历史才能慢慢地串起来。”父亲走后,蒋光璞便成了全家最爱讲故事的人。
在交谈中,蒋光璞惊奇地发现,父亲写于1987年的一篇文章,记录了抗日英雄徐荣奎的事迹,这让在场的徐爽英眼前一亮。
历时3年,行程上万公里,走访幸存长辈,徐爽英从尘封了八十载档案中,一点点地找到的祖父徐荣奎生平资料,渴望还原他短暂光辉的戎马一生。
2015年8月,徐荣奎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集体名录。2021年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没有记忆,就没有传承。”徐爽英说,希望黄埔后代亲属们的联谊活动可以更多一些,在交谈中呼唤历史的记忆,让“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重新焕发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