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崽青蛙”如何才能在城市找到“安身之处”?
2023-05-15 09:22 | 来源:未知 | 作者:bj责任编辑
探索对“卖崽青蛙”的妥善管理方式,要找到契合公共秩序、相关人员安全、市容市貌的“公约数”。
身上穿着青蛙服,手里提着一群“小青蛙”,脖子上挂着收款二维码,因其可爱、蠢萌的造型,沿街兜售青蛙气球的“卖崽青蛙”,受到市民、游客的喜爱。但是,据中国青年报综合报道,“卖崽青蛙”出圈以后,也暴露出经营合法合规性的问题,时常被一些地方的执法人员驱赶和整治。
现代都市居民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寻求“情感治愈”,从紧张的生活中获得片刻放松,从而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卖崽青蛙”与不少主打“萌”的消费业态类似,手里拿着的是“小青蛙”,卖的其实是安慰与鼓励。
“不是生活所迫,谁会忍心卖儿卖女”,“卖崽青蛙”这些玩梗的谐趣,无疑能让都市人产生共鸣和共情。也因此,有“卖崽青蛙”被罚,才会让人觉得“好笑又心疼”。
从这个角度理解,“卖崽青蛙”丰富了城市烟火气的内涵,也提升了城市街边消费的人文品质。
但是,“卖崽青蛙”这一业态如何定性,如何既确保公共秩序不受干扰,也保障好“卖崽青蛙”本人的安全,这需要监管方式的提升和创新。公众既不希望“一刀切”地让“卖崽青蛙”从城市街头销声匿迹,也不想看到无序发展带来风险隐患。
“卖崽青蛙”穿着臃肿的青蛙服,相比正常穿着,行动起来多有不方便。如果在人流量大的场所活动,还可能阻碍通行,带来安全风险。因此,对“卖崽青蛙”活动的区域、时间,理应有所限制,防止其干扰城市正常运转。
一些地方在对“卖崽青蛙”实施管理时,将其定性为擅自兜售物品的行为。这是因为“卖崽青蛙”不满足在政府划定的特定区域设摊经营的要求。但是,“卖崽青蛙”的特点就是没有固定摊点,一定范围内的流动性,正是其吸引人的地方。
对此,执法部门还应根据这种消费业态的特征进行柔性管理。“卖崽青蛙”可以没有固定摊点,但其活动区域应当相对固定,避免到人流量特别大的车站、广场附近地带;还要明确允许其活动的时间,如上下班等人流高峰期恐怕是不适合的,而晚上八九点以后,“卖崽青蛙”正好服务那些加班疲惫的“打工人”,或者到街头散步休憩的游人。
“卖崽青蛙”不仅是走街串巷的流动摊贩,还融入了街头表演元素。探索对“卖崽青蛙”的妥善管理方式,要找到契合公共秩序、相关人员安全、市容市貌的“公约数”,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