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高空的山里娃:用坚韧书写着别样的青春
2023-06-07 07:14 | 来源:未知 | 作者:bj责任编辑

  初夏的山西太原,雨水似乎比往年多了一些。

 
  吉克达富坐在六十米高的高空塔吊驾驶舱内,紧张地注视着正下方的吊钩。这里是位于山西太原清徐县的一处施工工地,工地上五座塔吊的对讲机里同时响起吉克达富的声音。他叮嘱班组成员:“下雨天尤其要小心,制动刹车片容易打滑,一会儿去上面检查下‘卷筒’,一旦钢索绳‘脱槽’,轻则钢丝绳报废,重则造成事故……”
 
  眼前这名个子不高、工作一丝不苟的小伙子,名叫吉克达富,是山西一建塔机分公司的一名塔吊司机、作业班组长。脱下工服与安全帽,他又是爱笑的大男孩。工友们喜欢叫他“达富”。
 
  如他的微信名“奔跑吧青春”一样,二十六岁,正是青春绽放的年纪。吉克达富选择了百米高空,在一平方米的驾驶舱内“腾云驾雾”,用坚韧书写着别样的青春。
 
  一
 
  十年前,从四川大凉山深处达觉村刚来到山西的吉克达富想不到,有一天他会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样的荣誉。
 
  达觉村与“悬崖村”阿土列尔村仅一山之隔。读书时,吉克达富每天带着妹妹,徒步两三个小时去隔壁另一个村子上学,遇到难走的悬崖路,他们就手脚并用地攀爬。吉克达富笑着说:“现在每天爬塔吊梯子,也是小时候打下的基础。”
 
  “那时上课坐的是长条板凳,午饭就在学校吃,校长给我们煮米饭、熬酸菜汤。”那时,连烧饭的柴,都是学生家里“众筹”的。
 
  吉克达富的母亲,是名勤劳、善良的山村妇女,她用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吉克达富。“大凉山很大,我们的村子在山上,很偏僻。遇到过路讨水喝的人,母亲会给来人倒上茶招呼。她对我说:‘来的人都是客。’”吉克达富说。
 
  两个妹妹相继出生,对于靠务农生活的吉克达富一家而言,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十六岁的吉克达富开始去外面的世界闯荡。
 
  2013年,吉克达富跟同村人一起来到山西朔州,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凉山。雁北之地干旱少雨,冬天极冷。那年冬天,刚来到陌生环境的吉克达富,白天把汗水挥洒在工地,晚上在被窝里悄悄抹着眼泪。
 
  吉克达富不知道的是,不放心他的母亲也跟着来了山西。看到母亲突然出现,吉克达富“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此后一年,两人在砖厂打工,达富搬砖,母亲也跟着搬砖。一年后,母子俩攒了一万五千元回了村。家里用这笔钱在乡镇附近的村子买了一个小院儿,生活方便多了。
 
  第二年开始,吉克达富开足马力,跟着工程队马不停蹄地在各个工地做活。就在那一年,吉克达富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塔吊司机高建全。
 
  塔吊作业时有盲区,需要地面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联络塔吊司机,辅助提示。这个提示员的工作,一般由施工队的“小工”负责。
 
  吉克达富就是这个“小工”。当时,仰望着百米高空中的高师傅,吉克达富满心羡慕。吃饭休息的工夫,吉克达富就凑上前去,问各种他好奇的问题:“在上面碰到大风天怎么办?钩子钩不稳,东西掉下来怎么办?……”
 
  同为九〇后的高建全,对普通话说得有些吃力却浑身透着机灵劲儿的吉克达富很有好感。几个月后,工地工程结束,默契配合了很久的两人吃了一顿“告别饭”。高建全告诉吉克达富:“以后想来学塔吊,我这儿随时欢迎你!”
 
  后来,吉克达富又在机械厂流水线上干了两个月,但他一直对开塔吊念念不忘。吉克达富在QQ上联系上了高师傅,他开门见山:“我能不能跟你学开塔吊?”他想过,如果高师傅不答应,他就先过去,不挣钱也跟着学。没成想,那边答复很干脆:“来吧!我正好需要帮手。”
 
  于是,吉克达富成了高师傅的“小跟班”。在宿舍,师傅睡下铺,他睡在上铺;在塔吊上,师傅在前面干,他在后面看。站着学习了一个多月,吉克达富坐到了驾驶位上,师傅在旁边指点。
 
  “别让你徒弟干了,耽误大家功夫!”对讲机里,地面人员起着哄。刚坐到驾驶位上,吉克达富的脑子是蒙的。看起来简单,真坐在那里开始操作,他发现脑子不够用了——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总共十八个挡位,右手负责起落,左手负责变幅回转。这些动作组合起来,想做到“又稳又准又快”,还真没那么简单!
 
  吉克达富天生有颗要强的心。别人中午下来休息,他就在上面操作,别人晚上下班了,他还在上面待着。实习期的一个多月里,吉克达富常常在高空驾驶舱一坐就是一天,“不敢喝水,拿个面包片上去顶饿。”更多的时间,他在琢磨:怎么能利用“大臂”惯性,提前预判位置?用什么配速,能够解决“俯角”误差?
 
  也是因为这份用心,实操开塔吊,吉克达富进步很快。刚过一个月,他就能独立操作塔吊,没用半年时间,他就顺利通过公司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塔吊司机。
 
  往后的时光,吉克达富的技能一直在不断提升,他也因此频频在不同层级的技能比赛中获奖,先后获“三晋技术能手”“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特级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23年,吉克达富又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见过吉克达富的人,都对他那双明亮的眸子印象深刻。不管后来取得多少荣誉,他还是那个真诚清澈的山里娃。
 
  二
 
  身处四十米高空,胳膊开始发颤。本该顺肘抓梯而上,但因小臂发酸,只好逆肘抱着梯子往上攀爬。往下一看,心里更是“咯噔”一下,双手抱紧不敢动弹——一个由钢圈组合成的螺旋通道直通地面,除了安全绳,再无附着物可以依靠。衣物剐蹭的“刺啦”声,头盔碰钢梯的“咚咚”声,风灌进头盔的“呼呼”声,让人更加紧张。
 
  一下、两下,向上攀登,二十分钟后,终于来到十二层楼高的塔吊作业平台。驾驶舱里的空间非常逼仄——这是一个呈二百七十度开放的“大玻璃罩”,只有一平方米左右,驾驶位和挡把之外,再无空间,连脚都得踩到前风挡玻璃上。眼前的开阔视野,直让人胆战心惊。
 
  这是吉克达富第一次登上塔吊时的感受。如今的他,早已游刃有余:“习惯就没事啦。师傅要我记住一点——‘别往下看’。”
 
  在驾驶舱坐稳后,下方电机发动,“开工咯!”在“嗡嗡”的大臂转动声中,人的身体也随之变向。地面看,大臂转动的速度并不快;但在空中,颇有种“御风飞行”的感觉。随着吉克达富双手推杆控制,吊钩精准地落到地面一处水泥罐前。这样的动作,吉克达富一天要做上百遍,将上百吨的物料吊往工地各个角落。
 
  “每做一个动作前,脑袋里都要过一遍,想好需要用哪几个挡位、先前后还是先上下,吊钩下到哪个位置就该减速。”吉克达富说:“就和起初学普通话一样,先模拟默念上一遍,再学时就‘顺溜’很多。”
 
  塔吊车也在不断进步。以前开的塔吊没有“倒挡”,减速全凭经验,通过轻触反方向挡位来达到制动。吉克达富说:“现在的塔吊驾驶舱里有了数字化变频挡位,盲区还有视频影像可供参考,智能化设备让驾驶方便了很多。”
 
  吉克达富第一次参加塔机分公司的技能竞赛,就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时的公司工会主席严红对这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很欣赏,每隔一段时间就给他送来新衣服新鞋子。她鼓励吉克达富:“不要仰望别人,自己也是风景。”
 
  这句话,吉克达富记到现在。随后,吉克达富获得山西一建技能竞赛专业组第二名。之所以又是第二名,是因为吉克达富“偏科严重”——实操拿了第一名,理论成绩却很差。
 
  吉克达富不甘心,决心要补齐短板。等到代表山西一建参加山西省建筑业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时候,吉克达富用起了笨功夫——他把题库里的一千道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把正确答案熟记于心。吉克达富回看当时,觉得很值得:先熟记,再边学边“实践”。
 
  在塔吊驾驶这个领域,“硬功夫”还离不开“眼力”和“手力”。这次比赛的实操环节,遇到了“垂直运行撞击标准块”这个“硬骨头”。这个项目的要求,是塔吊司机通过操作杆来回拉扯吊臂,吊臂下悬挂的重物连续精准地对地面高低不一的标准块进行砸击,要做到击倒但是重物不接触旁边的障碍杆。
 
  “误差不能超过十厘米。”赛前,吉克达富就和师傅高建全等人交流过这个项目,“连续击中十次,不碰到其他地方,就是满分。”下了班,吉克达富在工地模拟考场,一遍遍地练习。
 
  因为准备充分,吉克达富表现沉稳。前面出场的选手,先后因为操作失误扣分。到他时,他深吸一口气,心无旁骛地驾驶起来,一套动作无懈可击,拿到了全场最高分。随后,在“S过弯”“定高停放”等项目中,吉克达富完美通关,最终获得了竞赛专项组第一名的成绩。
 
  三
 
  吉克达富常说:“越干越害怕,懂的越多越提心吊胆。”
 
  一次,正在塔吊上的吉克达富,眼睁睁看着旁边工地上的塔吊,由于吊钩不稳,重物直接从数十米高空坠落,将地上的三轮车砸个稀碎。他不禁后怕:“离人只有一米多,太可怕了!”
 
  随后,吉克达富在班组群里发了一段长长的语音,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
 
  去年3月,山西一建大同分公司派员工曲子生到吉克达富所在的工地做工长。第一次见面,两人就闹了矛盾。
 
  年后开工,工地上新塔吊刚立起来。按照惯例,吉克达富要先做安全检查,曲子生却着急干活:“你简单看一下,没问题我们就开动了。二十几个伙计都等着,临时雇的吊车一天也得花不少钱,实在不行,边干边查不行吗?”
 
  那时曲子生还不了解吉克达富的性格,他可是出了名的“不讲情面”。“不彻底检查一遍,不敢给你用。”说着,吉克达富就爬上了塔吊。螺丝松不松、防护栏牢不牢靠、挡位切换稳不稳,他一一确认,最后再试吊一遍。一番初步检查下来,用了三个小时,天都黑了。
 
  别说新工友,较起真儿来,吉克达富对师傅高建全也不客气。
 
  工地上,塔吊只要停工,吊钩就得锚定。一天中午,高建全没有及时固定好吊钩,正好被吉克达富撞见。吉克达富拉下脸说:“师傅啊,不要有侥幸心理。”“行行行,下次注意。”高建全自知理亏。
 
  随叫随到,是吉克达富的工作常态。“吉克达富离开工地前,都会提前把工作安顿好。有时候工地半夜两三点运来物料,我一个电话,他立马赶到。为了不耽误进度,他经常利用大家吃午饭的时间检修塔吊。”接触没几次,曲子生就竖起了大拇指,“别看年纪小,做事真稳当。”
 
  “跟着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得用实际行动告诉我的班组,我就是这么干的。”每个月的自检记录表,吉克达富都是第一时间发回。季度考核,公司三十几个班组,吉克达富的班组每次都在前三名。
 
  吉克达富走出大山,不忘大山。他鼓励家乡的年轻人学习技能。在他的带动下,三十多名青年走出大凉山。
 
  今年2月,吉克达富介绍老乡吉克体席来太原学习开塔吊。吉克体席今年十八岁,初到工地,普通话说得还不是很顺畅,一句话卡壳好几次,只能用腼腆的笑容来掩饰。吉克达富知道他的不易:“看到他,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为了让吉克体席尽快上手,吉克达富跟着他一起上下塔吊,手把手地教,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
 
  几天前,又遇大风天。一次,吉克体席把钢筋放下后,大风把四根钢丝绳搅到了一起,导致吊钩原地转圈。吉克体席尚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旧推杆准备抬起吊钩。情况紧急,要是继续抬升,轻则造成钢丝绳断裂报废,重则可能重物坠落造成人身伤害。
 
  坐在后面的吉克达富,马上抢过控制杆。他一边控制吊钩,把钢丝绳反复提放,空转几圈,一边打开门窗,观察卷筒情况。不停尝试,绳子终于解开了。吉克达富的应急处置给吉克体席上了一课。“以后还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平常基本功一定要练扎实。”吉克体席也很能吃苦,学了一个月就能独立操作了。
 
  这几年,吉克达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走出大凉山到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从建筑小工到业务骨干,在很多人眼里,吉克达富的经历的确有几分传奇色彩。
 
  “有些事情,可能会觉得够不着,但是努力去做就行了。我刚到山西的时候,也没想到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面对光环,吉克达富更多地向前看,“这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未来,你有什么规划?”各种场合,吉克达富总也逃不过这个问题。
 
  “我没想那么远。抓住每分钟、每个机会,一步一个脚印,自然就有好的结果。”
 
  质朴的答案如同他本人。
 
  其实,世间的道理大多是质朴的,关键是去做,并且坚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