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教师咬文嚼字47年 整理40万字错别字修改大全
2016-09-01 07:47 | 来源: | 作者:

  已经退休在家13年的原成都八中老教师彭伦健今年已经72岁,和小区其他老人一样,他每天听听收音机、看看电视和报纸;和其他老人不同的是,他编写的一本关于错别字和病句修改的新书今年10月份就要出版了。

  彭老是南充师范学院(现更名西华师范大学)66届汉语言文学系学生,1969年进入高中教书,一教就是34年。可能是受所学专业的影响,彭老对错别字、病句深恶痛绝,“汉语书写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起初我就想着多整理些错别字给学生看,走上社会了写个东西,用字规范也算体面。”

  8月30日,成都商报记者来到青羊区东马道街一小区找到了彭老的家,老先生笑盈盈地招呼后,随手从胸前口袋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红色小本,“请教”起记者:“路边提示牌写着‘禁止乱sa杂物,你说是‘撒’还是‘洒’?”看着沉思不语的记者,彭老笑着说:“提示牌上写的是‘洒’,但‘洒’大部分跟水有关。语言使用约定俗成,这两个近义字放在一起,可能‘撒’字运用更确切,你说是不是?”

  一个习惯坚持近50年

  口袋里随时揣着本子和笔记录

  彭老说,他从大学时代起就喜欢琢磨语言文字。在长达34年的教书生涯中,学生们作文中频频出现的错别字,一直让他十分郁闷,“我本来就是学这个的,看到一些高三学生的作文中还经常出现错别字,心里真不是滋味。”

  刚教书没多久,彭老就习惯性地在口袋里放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教书时,教材中、课堂上都会遇到一些使用模棱两可的字词,比如说‘黯’和‘暗’的区别。‘暗’指的是光线,光线不足和‘明’相对;而‘黯’用在如‘黯然失色’等词语中,包含‘色彩、光泽’变化的意思。学生在使用和理解时常常出现偏差,课堂中我就先记下来,回去后通过各家工具书查找资料、寻找佐证。”

  2003年,彭老退休了,拿了34年的教案放下了,但口袋里的小本子和笔一直没有放下,这一揣又是十多年。在采访过程中,老先生不时拿出一个红色小本子看一眼。征得老先生同意后,成都商报记者从其手中接过了这个5厘米左右的方形本子:打开一看原来是本日历!翻过一页,原来每一页背后的空白处都记着东西。上面的文字有时写得很大,有时又写得很小,字距很密,但每一个字都非常工整。

  记者翻到某一页,写着“偾张(偾喷)”几个字。彭老笑着说,“这是最近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到的,当时我听里面的人念‘喷’,我猜他是搞错了。‘偾(fèn)张’是扩张突起之义,‘夫金石燥烈,益以火力,亢阳鼓汤,血脉偾张,故筋力倍加强壮(注:见《阅微草堂笔记》)’。”

  除了在电视节目中发现错别字,彭老还会从报刊杂志、散步途中发现语言文字的使用问题。“以前商报有‘错字纠正’的栏目,我偶尔会报几个,”彭老笑着说。

  彭老说,小本子用了一本又一本,用完一本,誊写好以后就扔了。在老先生家里高约2米的书柜中,记者发现了一些纸页发黄的手稿,彭老连连笑着说自己不是喜欢收藏的人,家中“最不简洁”的地方可能就是那两个大书柜,“搬家以前有4个大书柜,都是书,比这个大多了。”

  全家参与20年纯手写

  整理出40万字错别字修改大全

  闲聊之际,成都商报记者被老先生家中茶几上摆着的一本《最新汉字改错一本通》给吸引了,编者标注“彭伦健彭皓宇”两人之名。这位彭皓宇,就是老先生的儿子。

  说起自己的孩子,彭老像所有父母一样变得更加健谈了:“我儿1981年出生的,语文成绩从小就很好,成都七中毕业后在西南财经读了金融专业,现在在美国深造。这本书是2013年出版的,期间儿子帮忙给我整理错别字,他也算得上一个‘专业人士’。”在问及当初有没有建议儿子也选择中文专业时,彭老表示:“他喜欢汉语言文字!不过他应该更喜欢金融……我不强求,人各有志。”

  当然,彭老的夫人也是全力支持。“我当然支持,那本来就是他的专业,又是有意义的事情,”老伴儿表示。但老伴儿现在更在意彭老的身体,“编书重要,身体也很重要。”

  据了解,从1999年开始,彭老陆续出版了《汉语改错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高考错别字辨析》(成都时代出版社)等5本专门整理字词成语错别字的书籍。

  “这些书学生看得,社会人士也看得,但主要对象是高中学生。今年,我把教书生涯后几年加上退休至今,近20年的记录整理了一本错别字大全,这本书不仅针对学生,更是面向大众整理的。汉语书写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希望大家重视。”

  30日下午,四川辞书出版社编辑田学宾向成都商报记者透露,彭老的新书《学生错别字病句修改大全》将于10月份出版,目前处于校对阶段。该书草稿40万字,逾1600条,当初看着厚厚一沓纯手写手稿,田学宾表示非常感慨:“这些是老先生多年的心血,这么多年来经过不断完善,内容越来越全面。彭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在我改稿期间,他多次主动找我商量如何完善稿件。他也是一个勤奋的人,年岁大了仍一个字一个字手写,之前需要改两个月的书,他一个月就完成了。”(成都商报实习记者戴佳佳 摄影报道)